




耐火黏土性质
耐火黏土无论是作为制品的骨料或是结合剂,都要有各种相应的物理性质,基本的耐火性、烧结性及可塑性和结合性。
耐火性是指在一定的高温下抗熔化的性能。就耐火材料而言,其中所含al2o3的熔点---,因此具有相应的耐火性。耐火度的高低取决于al2o3含量,一般al2o3含量高的耐火度高,反之则低。耐火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制品在高温下的抗压强度及荷重软化点等技术指标,是确定制品及其应用范围的重要因素。
烧结性是指耐火黏土经过煅烧,能获得一定的密度和强度的性能,是制品在工艺过程中用到的一个重要的热工指标,用来确定原料的煅烧温度和制品的烧成温度。
可塑性和结合性是耐火粘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任意形状而不,当停止外力时仍能保持原型不变的性能,这一性能可以确定成型工艺和结合剂的配比,以制作各种耐火制品。
黏土使用性质简述
黏土使用性质简述,耐火材料主要使用页岩陶粒,其化学成分为sio2=58%~62%,a12o3=19%~22%,fe2o3=7%~8%。陶粒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和控制范围如下。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轻骨料。它具有球状的外形,表面光滑而坚硬,内部呈蜂窝状,有密度小、热导率低、强度高的特点。在耐火材料行业中,陶粒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
陶粒分为黏土陶粒、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和煤研石陶粒。物理性能:堆积密度400~510kg/m?,筒压强度2.5mpa,耐火度1290℃,粒度10~5mm、5~3mm、3~1mm、1~0.3mm。
陶粒的生产包括原材料处理、配料、成型、预烧、焙烧、冷却和筛分等过程。其中,为重要的是培烧过程。培烧过程中,料球软化并具有一定的黏度,料球中的发泡物质产生气体,促使料球膨胀,随后冷却形成多孔轻集料。
黏土泥料的制取步骤
黏土泥料的制取步骤,生产耐火制品的坯料(也称泥料)是把各种原料的粉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混练机中加入水或其它结合剂而得到的混合料,它具有砖坏成型所需的性质,如可塑性和结合性。坏料的制备过程包括配料、混合等工序。
1、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的含义包括颗粒的临界尺寸、各粒级的百分含量等的确定
制成致密度高的坯料是耐火材料生产中的一个基本要求。理论计算和统计实验表明,单一尺寸的颗粒组成的泥料不能获得紧密堆积,只有高坯料内粗颗粒堆积形成的孔隙被较细颗粒所填充,后者形成的孔隙被更细的颗粒所填充时,才能达到坯料的紧密堆积。实际上,当有两种组分时,粗细颗粒的数量比为7:3,当有三种组分时为7:1:2时比较合适。在可能条件下,应适当增大临界颗粒尺寸,以使各组分颗粒尺寸相差大些。
在耐火材料生产中,通常多采取三种组分颗粒配合,即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但它们的粒径范围尚无统一标准,实际上它受原料的加热性质和其它条件的影响也难于固定不变。有如下的粒径范围可作为参考:
细颗粒:0~0.2mm(或0.1mm);中颗粒:0.2(或0.1)~0.5mm;粗颗粒:0.5~4mm。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310162a2.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80315785.html
关键词: